二十想听八十谈十几的故事
我们常听老一辈人提起将乐有位老将军,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他叫杨英昌。但我们又很少在媒体上见到他,对他是既熟悉又陌生。
做为编导,我没有想到这次北京之行能够很顺利地采访到杨英昌爷爷。因为爷爷过去一直都没有接受采访的习惯,采访前,同事们也都认为我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见到杨英昌爷爷的第一眼,我相信,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八旬老人,愿意跟我们讲述他十多岁前在将乐长大的日子。因为,他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故乡——将乐
欢迎到家里做客
按约定的时间,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前往杨英昌爷爷家,大约九点半左右,我们到了。奶奶在自家院子里修剪着花草,爷爷已在客厅等候我们多时。爷爷招呼我和同事三人坐下,笑着说“欢迎,欢迎,欢迎来家里做客。”,奶奶热情地帮我们倒上热茶,贴心地说“外边风大,喝杯热水暖暖。”等我们都坐下后,爷爷也坐了下来,笑着对我们说“这么多年了,第一次有将乐的小辈来家里做客,很好,真的好,欢迎你们来家里。”
简单地询问我们在北京的时间安排后,爷爷说,“上一次回将乐都是五年前了,将乐变化很大。”那一刻的我还没反应过来,还不理解爷爷说的“变化大”,没意识到从爷爷离开将乐至今,日子已经在爷爷身上跨过了70多个年头。
乡音无改鬓毛衰
爷爷用标准的将乐方言谦虚地说“不会讲了,说不平了”,可惜我们仨本地话都不太好,陪爷爷简单地用方言对话了几句,只见爷爷笑得特别开心。就是自己有些羞愧,方言真正“说不平”的不是这位离乡超半个世纪的老人,而是我们这群青瓜蛋子。
杨英昌爷爷说小时候要用扁担去挑“芒萁”(方言音:垄奇)回家用于引火,但就这个“芒萁”(方言音:垄奇)让我和同事纠缠了好半天,都没懂是什么意思。爷爷还耐心地用了方言俗语来解答我们的疑惑“老一辈说小孩吃饭吃得快时,就会说这小孩‘芒萁过山’”。可方言基础极差的我们,一直等回到了将乐,问遍了周边同事,才略懂芒萁是一种草,用于引火,点燃后迅速烧着。
爷爷说,五年前回将乐时,还特意和老伴儿去农贸市场买了擂钵和擂棍。老了老了,有时候还就惦念着家乡的这一碗茶。听着擂棍在擂钵中画圈圈,装上一碗漂浮着芝麻的擂茶,往嘴里一送,再嚼一嚼嘴里的芝麻,混合着茶叶、芝麻和陈皮的清香就有了将乐的味道。
何人不起故园情
北京的四季分明,冬季光秃秃的树枝了无生机。但同样是冬天的将乐,却能望见满眼翠色。杨英昌爷爷定居北京后,将乐的老姐姐给他寄了几颗小树苗,从还包着将乐土壤的小树苗,到如今半人多高,爷爷奶奶每天清晨都要精心呵护。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家里的这一抹绿色,还了爷爷心中将乐的样子。有事没事,老两口都会站在花草前,细心看看叶子是不是变大了,有没有变多。
杨英昌爷爷说他还清晰地记得水南有一棵大樟树,几个成年人环抱都抱不过来。孩童时的他,需要从南门头的码头坐船到对面的水南,才能看到那棵大樟树。那时的将乐也小,陆路不便,出行多靠水路,当年爷爷离开将乐时就是坐着两头尖尖的小船,行至南平再一路北上。
现在,爷爷喜欢在书房里写写字,看看报。书房里的书特别多,报纸也特别多,《福建日报》就是杨英昌爷爷书桌上的常客之一。书房里还有各式的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述着过去的故事。
12月的北京,风特别的大,我依旧记得结束采访后,爷爷和奶奶一直送我们到了大门口,站在寒风中与我们挥手告别,直到我们走到消失在拐角处,那种感动至今深刻。让我们共同祝福这位老将军和家人健康、快乐!
点击视频,
观看《走南闯北将乐人——杨英昌老将军》
了解更多杨英昌爷爷的家乡情和飞行员的故事~
转发、分享将乐人的故事
走南闯北将乐人
十二个老乡的故事
陪你从冬天走到春天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有望涨5毛!
来源:县新闻中心
审核:王萍
猜你喜欢:
上班第一天都是满满正能量,看看发生了啥?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光明电”点亮扶贫户春节幸福生活
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
将乐这个村每年春节都有板凳龙巡游,这一习俗至今流传(附视频)~
将乐人看《将乐新闻》,2月21日精彩视频戳这里~超火爆!玉华洞景区都是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