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都市快报讯5月18日、5月25日两天的18:30-19:00,央视在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了《杨时》人文纪录片,讲述了这位“湘湖开湖人”的一生。

少年时,杨时就展示出非凡的学识。

二十四岁那年,他高中进士,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返回故乡,在福建将乐县含云寺继续读书学习。宅院所在的地方位于县城北郊的龟山,形似神龟,世人又称他为“龟山先生”。

公元年,杨时七十四岁,被朝廷任命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和官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

政和二年()四月,杨时到萧山任县令。

在萧山任县令期间,杨时“以亲民为大务,不事烦苛,未尝见于颜色,邑人不治自化”。

政和三年()冬,补任期满离开萧山。

湘湖是萧山人的“母亲湖”,历史上,要数对湘湖贡献最大的人,无疑是杨时。

毛奇龄在《湘湖水利永禁私筑勒石记》的开篇就说:“萧山湘湖,宋邑令杨公所开湖也。”

当时,由于湘湖区域常年淤塞,一片干渴。杨时下定决心:筑湖。

张懋的《萧山湘湖志略》记载,杨时上任后,即“会集耆老暨诸富民,躬历其所,视山之可依,度地之可圩,相与计议,以山为止,筑土为塘,始成湘湖”。

当年,杨时不仅与当地“耆老”“富民”一起实地考察湘湖,还“相与计议”,最后才修筑成湘湖。

他们都“计议”了哪些问题?

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找到更具体的记录,估计除了“以山为止,筑土为塘”等具体的施工方案外,还曾涉及这些问题:

湘湖的筑造利多还是弊多?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说服颇有微词的官绅、富民,怎样补偿?怎么安置被影响的湖区乡民?怎样补偿国家赋税方面的损失?怎样开设放水穴口?筑湖的钱哪里来?

有文献记载,“邑有湘湖,久湮塞,先生(杨时)出金,劝民浚治,溉田数千顷”,当时的筑湖的钱,可能是由县衙提出的。而湘湖后来的“均包湖米”制度和18个放水穴口的设置,都有可能是当年“计议”之初考虑过的。

经过近一年的修筑,萧山人筑起了一个面积达3.7万多亩的大湖。政和三年()夏天前后,大湖开始蓄水,到当年的秋天基本蓄满。

湘湖建成后,杨时非常高兴。他在《新湖夜行》一诗里写到:平湖净无澜,天容水中焕。浮舟跨云行,冉冉躐星汉。烟昏山光淡,桅动林鸦散。夜深宿荒陂,独与雁为伴。

这首诗,大概是写于湘湖建成后不久,“新湖”便是现在的“湘湖”。

湘湖筑成后,基本上解除了九乡农田的干旱问题,百姓深得其利,感恩不尽。

明人魏骥的《咏湘湖》便记载了这件事情:百里周围沙渺茫,龟山遗爱许难忘;水能蓄潦容千涧,旱足分流达九乡。

绍兴五年,杨时在福建将乐的故宅中离世,走完了他八十三年的人生。

杨时去世后,人们在湘湖边为他修建了祠庙,时时祭祀。明朝成化年间,魏骥等人扩建重修杨时祠,明宪宗赐额“德惠祠”。早前,萧山还有过一座“杨时坊”。

萧山绍剧艺术中心也曾演出剧目《杨时与湘湖》,讲述了杨时担任萧山知县时,以民为本,修筑湘湖,福泽一方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湘湖的老故事?欢迎留言和我们说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