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强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唐朝制瓷技术,已经进入由陶到瓷的完成阶段。各地多有制瓷窑,其中有越窑、秘色瓷、鸥窑、邢窑、鲁山窑、巩义窑、长沙窑,邛崃窑、将乐窑、水车窑以及耀州窑、青羊宫窑、鼎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等等;现已发现最少有七十多个窑口。这些古窑口所生产的实用器、祭器与明器,不但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中所需、祭祀礼宗以及葬礼的需求;还远销海外,出口到世界各地。为促进东西方经济与宗教、思想文化发展交流,产生了积极与深远的影响。
武则天(明刻本历代圣贤像赞)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产自浙江一带。最新考古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仿青铜器的原始瓷越窑已相当成熟,而且使用规格相当高。到了唐朝,是越窑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而越窑最顶级最上品,则是产自上林湖的秘色瓷;徐夤《贡余秘色茶盏》有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何为?南宋《候鲭录》曰:“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而法门寺地宫横空出世的秘色瓷则解开与证实了人们千年的疑惑与猜测。
唐越窑壶与越窑青瓷罂产自河北内邱、临城一带,创烧于北朝,衰于五代而终于元。唐人李肇云:“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邢窑白瓷一经出现,就打破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开创了南青北白、竞相争妍斗艳的两大格局。带动了南北各窑口以生产白瓷为时尚的潮流。若问唐人有多爱邢白?从唐朝大诗人及达官贵人的诗中可领略一翻。齐己诗云“竹影斜青藓,茶香在白瓯”。李颀《赠张旭》诗云“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更有白居易“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馀芳气。不见扬慕巢,谁人知此味。”之诗句。
唐代窖口众多,有名的大家都已知晓。在这只简单的列举几个,其它的就不一一道来了。一·巩义窑,河南巩义地区,始于汉,鼎盛于唐;瓷类产品众多,青瓷白瓷、绞胎三彩等,还出产有最早的唐青花。
二·将乐窑。在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内,始于商周,兴于唐,盛在宋。唐时已是国内颇具盛名的综合性瓷窑。
三·水车窑。位于广东梅州水车镇一带,始于南北朝,盛于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产。所烧造的青瓷,不仅能满足当地,还远销海内外。
秘色瓷四·景德镇窑。唐朝时属饶州新平县,唐玄宗改称新昌县,后又改称浮梁县。初唐已生产瓷器。浮梁县志说“唐高祖时,昌南镇民陶玉献瓷器,称为假玉器,昌南镇瓷由此名闻天下”。但我们从陆羽按瓷色论各窑优劣可知,丝毫未提昌南(景德镇)瓷,似把它遗忘了一样。再有,天宝时,韦坚献南方诸郡特产,名瓷独举豫章郡(洪州窑)。也未提及昌南瓷。所以,在唐代景德镇制瓷技艺虽有提高,但还未入名瓷之列。
黑石号出水的白釉绿彩长柄龙头大壶有意思的是,在唐代我们的茶圣陆羽按瓷盏及所出汤色给各窑口的瓷器定出了优劣。陆羽在中说:意思是说“碗,越州产的品质好,鼎州、婺州差些。又岳州的差则寿州与洪州的更差”。他认为
由于唐代白瓷的兴起,当时许多人认为邢瓷比越瓷稍好。陆羽则不以为然。他在中写道:当然,陆羽是南方人,从喜好的茶道入手评判瓷器,也许有失偏颇。诸位看官,您认为呢?
扬州文昌阁三元路出土的唐青花碗瓷片唐朝是丝绸之路最畅通无阻、四通八达与繁荣鼎盛的时期。陆路与海路多有瓷器遗存现世。如在浙江宁波余姚出海口,一九七四年就发掘过一首沉船,上载有越窑与长沙窑等几百件瓷器,并出水一块方砖刻有“乾宁五年”;那是年的唐代末世。再如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的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黑石号沉船上,就载有件中国瓷器,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义窑及广东的官冲窑。黑石号上竞然还出水了三个完好的唐青花瓷盘,证明至少在年就有青花瓷,因为在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的铭文。这又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猜想与期待,在这神奇莫测的土地与广阔无垠的海疆上,我们使用钴的历史起于何时?我们的青花瓷又起于何时?老铁们,再接再励勇于探索!看好您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