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记者吴文凯本报将乐记者站陈雨丽文/图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我们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华丽富贵的程度。但在描写贾政、王夫人内室的那段文字中却连用了三个‘半旧’……”4月8日,在将乐一中,一场以“思辨教育”为主题,全校16个学科全体教师参赛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正在进行,语文组参赛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片段中的三个“半旧”进行教学设计与片段教学。

这次比赛,既是一次学校教师综合素质的练兵,也是“思辨教育”的又一次成果展示。

21年来,将乐一中以“敦品笃学思辨教育”为办学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与发扬杨时文化中的思辨精神,做实、做强校园辩论赛,进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形成了“思辨教育”办学特色。

点亮学生智慧

“杨时是宋代将乐著名理学家,杨时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个亮点和特有标识。他对理学思辨探讨以及明是非、辨曲直的思辨教育思想,滋养了我校一代代师生。”将乐一中副校长杨震辉介绍。

思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敢于表达、充分表达,让不同观点交锋,在思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培养儒雅、书香、进取、自律、有思辨能力的学子。

目前,将乐一中开展书面思辨、口头思辨、班会辩论、思辨教学、家庭思辨等5类形式的思辨活动。其中,自年举办第一届校园辩论赛以来,校园辩论赛成为该校思辨教育成果展示的有效平台与载体。

“高一入学不久,我就对辩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生梅金轩每次的思辨活动,都准备充分、积极参与。在思辨教育氛围影响下,梅金轩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知识储备、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逐渐提高。

“高一下学期开展辩手培训,高二上学期举办校园辩论赛初赛、复赛,对决赛选手进行集训,高二下学期举办决赛。”教师梁观珠说,从最初的一两百名辩手,经逐步筛选,最后正反方共有8名辩手进入决赛。

唇枪舌战展雄风,争锋相对辩教育。去年11月第二十届校园辩论赛中,作为辩手的梅金轩旁征博引,与对手展开激烈对决,缜密细致的逻辑论证、敏捷机智的临场应变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获得了辩论赛最佳辩手。

在思辨中成长

“城市应不应该限时养狗,请正方一辩陈词,有请……”在将乐一中辩论社,学生们正开展模拟辩论。

将乐一中辩论社成立于年,目前吸纳喜爱辩论的学生40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撰写辩题辩稿、模拟辩论、辩论沙龙等一系列活动。

“辩论活动的历练,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今后能更轻松地面对类似的演讲、面试等场面。”学生潘郁菲表示,通过多听多学多练的方式,她的辩论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我们还通过班会课开展辩论赛,事先公布辩题,学生收集好资料,在班会课上组织同学分成正反方辩论,最后由我对议题进行总结和延伸。”高三(1)班班主任周培介绍,学校常态化开展班会思辨,提升学生们的辩论素养。

“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提升。寓教于乐,增强了我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三(1)班学生魏志凌说。

“加强了我的思考能力,开拓了我的视野。平时能更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三(1)班学生吴名辉说。

除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思辨活动,将乐一中还将思辨教育写进教案、融入教学,进行全学科渗透,惠及全体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俊文开展变式、犯错、主题和思维规范性教学,“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思维方式更活泛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后学生间的讨论也变得多了。”

“我们经常设置话题,在老师间进行讨论,启发思维,寻求多种思辨的方向和可能性。”地理教研组组长肖永贵说,而在课堂上,时常结合当前时事或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思和辨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索、深层次学习,“通过长期理性思辨的学习,学生能更冷静地看待问题,更具有科学的分析精神。”

“书面思辨活动,主要是通过教材学习、作文教学、辩论小课堂等方式传授一些具体的思辨方法。”语文老师吴璇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善于运用思辨,不仅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成熟,还能增强文章内容的穿透力,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在学校思辨教育浓厚氛围的影响下,不少学生们的家庭氛围也变得不一般。“我在家经常跟孩子聊天,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活跃了家庭氛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学生家长陈秀妹欣慰地说,现在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能控制情绪,会主动分析、解决,并进行自我反思。在人际交往中,懂得换位思考,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变得更加理性。

建立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

立足校本,以研促教。在多年的实践中,将乐一中以课题研究为技术支撑,逐步建立了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目前,已形成全校性校本课程《辩论素质养成教育》和校本教材《基于思辨模式的高中考场议论文有效构思方略》。

“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作为我校思辨教育特色建设的载体,有力促进了我校思辨教育特色的形成。”校本教材编写组成员黄世美表示。

“如今,学校‘善思’‘善辨’‘善行’的特质正逐渐形成。”副校长杨震辉说,下阶段,将乐一中将加大对外交流合作,举办以思辨为主题的市级开放周活动,组织全县高中辩论赛、全县高中思辨作文大赛,开展以思辨为主题的送教下乡、送讲座下乡等活动,推广思辨教育成果,让思辨教育惠及更多师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