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积极推动基层消防实现从“等人救”到“自己救”、从“重救援”到“重预防”转变
筑牢乡村消防防线
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方炜杭通讯员罗联浔)
15日,将乐县白莲镇大里村的一个小山坡着火。收到火情后,白莲镇消防所立即集结12名消防员,开着消防洒水车,带上消防水带、水枪等工具赶赴现场,迅速投入战斗,独立完成了救火任务。“10分钟左右就控制住了火势。”白莲镇消防所所长林亿说,如果没有控制住火势,大火就会向周边山场蔓延,造成重大损失。
近年来,将乐县积极探索“乡镇消防所”“百夫长”“共享消防站”等做法,不断激发基层消防治理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消防实现从“等人救”到“自己救”的转变。
提升自救能力
“哨子一响,5分钟就可以集结5人小分队,10分钟就可以出水。”白莲镇党委书记姜清荣告诉记者,有了这支“专业”队伍,他们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化解灾情。
姜清荣长期在乡镇工作,对乡村消防难深有体会。他说,水火无情,农村没有专业力量,一旦发生稍大些的火情,往往只能坐等外力救援。但是山高路远,等专业消防人员赶到时,往往小火变大火,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他救难及时,自救又无力。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像姜清荣这样的乡镇负责人,也一直困扰着将乐县消防救援大队。
将乐县通往乡镇的道路普遍存在坡多、弯道多、夜间照明不足等问题,一旦发生灾情,县城的消防队难以第一时间赶到,容易错失最佳救援时机。
年初,三明市出台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工作机制,在全市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消防所,由政府拨款建设,打造乡镇消防所、专职消防队“一所一队”模式。
“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和其他乡镇一样,队伍松散、救援能力弱。”林亿说,消防所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村干部、退伍军人,也有修车师傅、水电工等。
针对这些问题,将乐县消防救援大队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演练。全县13个乡镇消防所成立后,组织联合灭火演练、定期拉动测试,指导乡镇消防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每月开展训练2次,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1次;每月召集乡镇消防所专职消防救援岗位人员,开展乡镇消防所“百村行”活动。经过长期的实战实训,推动各乡镇消防所不断提升自救能力。
创新防控模式
“感谢‘百夫长’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安全隐患,以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全国人大代表、将乐县高塘镇副镇长张林顺说,过去村民因为不明白,存在私拉电线、锅炉人走未关、“小太阳”取暖器靠近被子等各种隐患。
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为破解村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将乐县消防救援大队探索“百夫长”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农村防火意识。
今年4月21日,“忠华服务队百夫长”乡村治理试点在高塘镇常口村正式启动。“百夫长”就是以户为基本单元,以消防安全较为薄弱的山村为区域,组成平安乡村治理小组。“百夫长”由将乐县郑忠华消防救援站消防员担任,1人负责一小组,并牵头建立“百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