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

《杨时》(上)

在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美丽家园》栏目播出

整整30分钟

三明市将乐县火了一把

杨时,宋代著名的儒学大家,北宋仁宗皇祐五年,出生在将乐县。

他学传东洛,倡道南闽,“有功于前圣,有功于后学”,同时他爱国恤民,不畏权贵,清正廉明。他虽已远去多年,但影响依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身上绽放出的忠诚、干净、担当品格,化作无穷的精神丰碑,为后世垂范。

由于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少年的杨时就展示出非凡的学识。二十四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却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是返回故乡,在含云寺继续读书学习。因为宅院所在地县城北郊龟山,形似神龟,世人又称他为龟山先生。

彼时的北宋,正是文化鼎盛的时期,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一批文化名人百花齐放,活跃在政坛和文坛中。群星璀璨的盛世,本该可以出仕有一番作为,但杨时敏锐的意识到,在文化繁荣的表象之下,还隐藏着许多问题,那就是儒学的发展,遇到的瓶颈。

一批富有卓识的学者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新的讨论和阐释,先后涌现出了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张载为代表的关学,和以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的洛学等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派。

百花齐放的思想流派

活跃的学术氛围,百花齐放的思想流派深深吸引着远在福建将乐的杨时。他隐隐感到,新兴的理学思想,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可以兴圣贤之学,安邦定国的大道。于是在29岁那年,他毅然前往颖昌拜程颢为师。

时糅合二程思想,同时又有所创新,他将程颢的“识仁”与程颐的“中和”相结合,提出“未发体中”的学派宗旨,杨时继承了二程理学的衣钵,成为理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杨时一边做官实践理想,一边著书讲学。在讲学中,杨时把以理为核心的儒家理念发扬光大,并对二程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化,对我国古代哲学,特别是思辨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年的杨时专心著述,在故乡福建将乐,他先后整理出二程遗著《伊川易传》、《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经说》、《河南程氏粹言》等书稿,使二程思想得以流传后世。

杨时用一生追求真理,践行振兴儒学的理想,尤其是在两宋之际的动荡时代,依然敢于担当,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最终促成了儒学的复兴,成就了理学,这个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

杨时后裔至今珍藏着清康熙帝赐御书“程氏正宗”的题字,这成为历代官方对杨时学术思想的最高评价。

今天,尽管杨时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他身上的担当精神仍然时时激励着世人,他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闪耀出的灿烂光芒,跨越时空,依旧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杨时》每集30分钟

分为上、下两集

《杨时》(下)将于5月25日晚18:30在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美丽家园》栏目播出

敬请期待

来源:综合美丽家园栏目、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微将乐

本文来源:新福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