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忙,抽不出时间读书;看书就困,还没翻两页就睡着了,比催眠药都管用;买了那么多书,好像从来没有哪本书读完了;读书像蜗牛一样慢,盯了半天也没翻开一页;读了也记不住,遗忘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这样的读书真的会像孙悟空带的紧箍咒一样给人好大的心理负担。
日本著名书评人印南敦史在他写的《快速阅读术》中,告诉读者,你无需把读书当作一本正经地学习,书与音乐是相通的,读与听有很多共同点,你可以像听音乐一样去读书。
音乐是用来享受的,是用来让我们放松地,是活跃气氛的,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去欣赏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事物。
印南敦史认为,读书速度缓慢的人,是因为很难摆脱一本正经地去读书的观念。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并不会停留在某个片段里反复咀嚼,而是让旋律自然地在耳边和心底流淌。
其实不只是听音乐,看话剧、听相声、听故事都是这种沉浸式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人忘记了元素、段落甚至是语言本身,而是真正感受到了信息交流的快乐。
我们聆听音乐的初衷,并不是记忆音符的排列,或者用乐器完美地再现旋律,甚至是背诵歌词,而在于,当我们听过音乐之后,对我们自身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
印南敦史提倡了一种叫作“流水式阅读”的阅读方式,就是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和“流水式阅读”相反的阅读方式是“存储式阅读”,也就是现在大多数人在用地,将书籍中的内容强行存储在脑子里的过程。
像听音乐那样读书是印南敦史的发明吗?其实也不是。
我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南怀瑾先生也曾经说过:“硬记不是背诵”。
他说的背诵,可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死记硬背,他指的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他认为我们现在死记硬背式的强记,会把脑筋记坏了。
一个小孩子学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唱了,不需要用心去记,反而永远地记住了,就是这个道理。
南怀瑾先生说:“其实现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教育方法是有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跳舞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
古人说的“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
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它基本的规律,印南敦史说的“流水式阅读”也好,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真正的诵读方法也罢,就是告诉我们,顺其自然,融入当下,全身心投入,沉浸其中,就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下次翻开书的时候,像听音乐一样,让书里的内容在你的眼前流过,流过就会有痕迹,你不妨试一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