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走进

“中国最美县域”——

泰宁县、将乐县

感受她们的魅力吧

泰宁县中国静心之城

泰宁位于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闽江流域上游,与江西省接壤,是连接福建沿海与中原内陆的枢纽,泰宁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两块世界级品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静之韵丹霞山水"

在世界自然遗产中,泰宁是青年期丹霞地貌的代表,被誉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

天下第一湖山大金湖,千岩万壑的丹山与浩瀚湖水交相辉映,成就了泰宁的精粹“水上丹霞”奇观。

猫儿山雄踞金湖之畔,登临猫顶,百里湖山,美轮美奂。

九龙潭静谧幽深,被称为“丹霞山水微缩明珠”,数百条深切峡谷,绝对是泰宁世界遗产独有的风景。

上清溪曲流蜿蜒于赤石翠峰之间,天为山欺,水求石放。

寨下大峡谷,3条成因年代走向各异的峡谷首尾相连,奇峡幽谷,竹林丰貌,有“寨下归来不看谷”的说法。泰宁的丹霞洞穴多、奇、绝见长,令人叹为观止。寨下大峡谷的“天穹岩”、洞套洞、洞叠洞、洞连洞、洞穿洞,让人瞠目结舌。

金湖的船岩面积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人。

李家岩岩槽长约米,形同高悬崖壁的天然栈道,这两处景观都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静之味古城生活"

泰宁是汉唐古镇、两宋名城。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这里独特、多元的人文,行走在泰宁古城,古街、古巷、古井、古城墙、古牌坊比比皆是,一座江南名城四五百年的年轮触手可摸。

明末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尚书第气势恢宏、精工细作,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典型、最完整、最有文物价值的明代建筑群。

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明清园,是福建唯一的民间收藏大观园,将珍奇古建筑、收藏品融入灵山秀水,堪称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院。

古城红军街是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泰宁是原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有10万工农红军曾在此屯兵饮马,底蕴深厚的苏区文化为泰宁古城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静之源心性恬然"

泰宁寓意泰平安宁,一个“离凡尘最远,和心灵最近”的地方,“生活在泰宁,像泰宁一样地生活”正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泰宁民俗吸收融合中原与古闽越文化,别具一格。被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的梅林戏,唱腔清丽,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乐县中国深呼吸小城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历史古县、原中央苏区县、全国科技进步县、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和中国毛竹之乡。

在将乐,有一条河自南向北转东贯穿全境,穿过城市乡村,犹如母亲的乳汁,时刻滋润着两岸生灵,它叫金溪。

在将乐,有一座“天然植物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基因库”,它叫龙栖山。

在将乐龙栖山深处,余家溪弯曲跌宕,形成一串瀑布群,最大一处落差20余米,瀑布下跌积成深潭,名叫龙潭。

在将乐,有一棵红豆杉在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了年,它就是福建最大的南方红豆杉王。

在将乐,拥有我省首次发现的树龄在千年以上的罕见原始紫薇古树群落。

在将乐,有一座山集树异、藤奇、石怪、径幽、天然盆景之大美,有喀斯特地貌上的“神奇绿洲”之美誉,它叫天阶山。

在将乐,有一个国家4A级旅游区,福建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玉华洞。宋代杨时、李纲等曾游此洞,明代徐霞客探游玉华洞并写有游记,赞曰:“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

在将乐,有一座玲珑俊秀的回头山。千百年来,已然成为游子回家的指路明灯。“家在这里,爱在这里,我总是回头望着你……”一支饱含客家味道的歌曲《家乡的回头山》,激起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

在将乐,有一处观云赏雪的胜地,叫作九仙山,此地夏无酷暑,冬有银装,“九仙霁雪”更是将乐古八景之一。

在将乐,还有一座山,因每到冬天山顶积雪而得名,深冬时节,这里将变身为一片冰雪的王国,叫作雪峰山。

在将乐,拥有福建最大的杜鹃花海,叫做宝台山杜鹃花海,这里生长着多亩的野生杜鹃花群,每年四五月,云海之中,漫山遍野“映山红”。

在将乐,福银高速公路万安镇沿线有着一片千亩紫薇花花海,从6月一直到9月整个夏季都在盛放,红色、紫色、白色......就像上帝打翻的调色板,令人仿佛走入画中世界。

在将乐,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叫作良地村,这里保留着大面积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朴茂而沉郁。

在将乐,有一座千年古刹证觉寺,历经唐、宋、元、明、清5代,几经兴毁,千年不倒,较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早年,民间相传:"先有将乐证觉寺,后有鼓山涌泉寺"。

在将乐,有一种“东方的巧克力”家喻户晓,它叫将乐古法红糖。五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农谚有云:“有糖无糖,立冬绞糖。”将乐自明代已开始种植甘蔗,而将乐人更是一直坚持古法熬制红糖。

在将乐,有一种特产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它叫竹荪,而将乐独特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的竹荪尤为鲜美,并入选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

内容来源:清新福建文旅之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