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

近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这座恢弘典雅的大型展馆,是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献礼,68年间举办了不计其数的展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新时代的十年,每逢重要时间节点也都会在这里举办重要展览。

相比于5年前的成就展,这次展览设置了33个地方展区,不仅能一展看非凡十年,更能一展漫游全国。它在布展上有哪些匠心和巧思?展览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请跟随记者走近“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用“斗拱”喻全面深化改革

“这个整体造型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斗拱’,象征着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10月11日下午,循着讲解员的声音,记者来到中央综合展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单元,在这里“偶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以下简称“体改司”)改革协调处处长马楠。该单元由中央改革办牵头,筹展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

上图:图为“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社会建设单元内,由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民族同胞的张照片组成的“笑脸墙”。有农民获得好收成开怀的笑,有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这些笑脸充满感染力,令观众驻足。本报记者付朝欢/摄

已经在体改司工作了11年的马楠,是十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参与了此次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单元的筹备工作。她向记者介绍起“斗拱”造型的寓意:“探出的弓形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层层叠加的斗拱,特别能体现各领域改革充分衔接、相互耦合。”

“别看这个单元只有58延米,但布展的难度一点不小。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范围特别宽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在开展前的几个月里,我们需要和将近30多个部门沟通确认信息。”马楠介绍说,本单元的起点是多页3万多字的文字素材,经过多轮缩减、调整,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有69张照片、2段视频和10余组实物展品。

“首先是分领域梳理文字逻辑,再去找鲜活案例来进行展示。”马楠指着身后展板上4名参加杭台高铁首乘的铁路职工合影说,“这是第一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标志着民营资本在铁路投资建设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今年1月8日,杭台高铁开通运营,结束了嵊州、新昌及天台不通铁路的历史,有力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铺就了一条助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共富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年9月11日,杭绍台铁路PPP项目在浙江杭州签约,更是载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

也是在这一单元,一个专门的展柜里陈列着3张分量十足的“纸”——由西南交通大学签署的我国第一份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协议及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变更手续合格通知书。

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小岗村”。“先确权、后转化”的事前产权激励经验,在全国推广。该项改革更是推动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写入《专利法》《科技进步法》,成为“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生动诠释。

“其实,展览中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故事可以去深挖。”马楠给出这样一个深度看展建议。

隔空复制“扶贫车间”攻坚战地图

在中央综合展区社会建设单元的脱贫攻坚板块,“悬崖村”藤梯模型还原了昔日的“心惊肉跳”,下方3张对比照片展示了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的历史性巨变。

年5月,“悬崖村”村民们搬进了位于昭觉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的新房,还在政策指导下就业创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展示柜里陈列着“悬崖村”帮扶工作记录及成效表,一旁还展出了搬迁群众的房产证书、新房钥匙,以及开办服装店的营业执照、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

年11月,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党中央将“易地扶贫搬迁一批”作为新时期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脱贫攻坚期间,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3.5万个、安置住房万套,搬出余万人,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

展板上的《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图》,让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区域发展推进处(原贫困地区发展处)的干部们倍感亲切——因为这张图和北京展览馆往南3公里、他们办公室东墙上挂的攻坚战地图来了个隔空“复制粘贴”。

年以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班就设在贫困地区发展处。该处同志们一起研究政策、起草文件、制定方案、下达资金、定期调度、挂牌督战、监管巡查,推动3万多个安置点工程项目落地落实。那间不大的办公室,一度被大家形象地称为“扶贫车间”。

图为“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脱贫攻坚板块,展板上的《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图》,还原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区域发展推进处办公室东墙上的作战图。本报记者安宁/摄

曾在该处工作过的张楠主要参与监管巡查工作,他常年奔波在迁出村落和安置区建设工地督导进度、发现和解决问题。“处里的同志们巡查覆盖多个贫困县、0多个安置区,访谈群众多户、干部1万多人,行程20余万公里,有力确保了政策执行不走偏、工作落实不走样。”张楠说。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拿到红本本(房产证),搬迁老百姓就吃上了‘定心丸’。”曾在五年里六进云南怒江州调研的区域发展推进处处长徐欣介绍说,搬迁群众全部入住后,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力推进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仅用半年时间就将.18万套安置住房的房产证全部发放到位了。“这个颁证速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其实,在地方展区,尤其是《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图》上被重点标记的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果也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生动呈现——

云南,聚焦怒江州、迪庆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以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99.61万贫困群众实现搬迁脱贫,谱写了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为各省之最,万人搬出大山,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共计.2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苦贫褪尽甘味来……

“从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各方面了解的情况来看,搬迁群众的收入稳步提高,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满意度是比较高的,没有出现集体性回迁、规模性返贫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正在实现。”徐欣说,这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从一开始就系统谋划、通盘考虑,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搬迁干部齐心协力、精准施策,确保了搬迁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张张笑脸尤其打动人心

同样在社会建设单元,有一面“笑脸墙”,由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民族同胞的张照片组成。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站在“笑脸墙”前看了又看。“有农民获得好收成开怀的笑,有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笑得多好看,我一张照片都不想漏掉。这面墙真的非常有感染力。”她说。

“广大群众的真诚笑脸是对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的最大肯定。”社会建设单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筹展工作,社会发展司综合处处长、筹展专班成员徐辉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筹展,把展览聚焦到集中展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社会建设单元可细分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抗击疫情、教育、医疗、就业、人口、社保、住房、平安中国等部分。带给观众最大震撼的,莫过于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两件大事。

在展区,有一面阐释抗疫精神的大型浮雕墙,刻画着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等众志成城的抗疫景象。浮雕墙前方陈列着我国新冠疫苗智慧生产车间模型、负压救护车模型、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数字PCR仪器及试剂盒等展品。此外,筹展方还创新设计“抗疫”滚动图文,记录了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合力抗击疫情的个感人瞬间。

一张张笑脸背后,是被国家守护的稳稳的幸福。两年多来,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果举世瞩目。

当被问及观展的最深印象时,好几位受访者都表示,一张张绽放的笑脸贯穿于整个展览,尤其打动人心——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单元,山东高密市一个小学的学生们晒出自己书写的“福”字,迎接“双减”后的首个寒假,露出开心的笑脸;

社会建设单元,西藏自治区墨脱县“90后”门巴族姐妹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笑逐颜开;

上海单元,徐家汇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以政府补贴、商家让利等方式满足社区老人用餐需求,一位就餐的老人双手点赞,满脸欣慰;

福建单元,将乐县常口村在全国率先发放林业碳票、农业碳票,让农民手里碳票变钞票,常口村村民代表领取林业碳票,喜上眉梢……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徐辉表示,唯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