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地处闽北西部,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中山次之,最高峰撒网山海拔.9米,最低处富屯溪河床海拔米,民间有“一滩高一丈,邵武在天上”之说。这里因富屯溪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市,日照充足,冬短夏长,气候宜人;耕地面积2.37万公顷,木本植物红豆杉、闽楠、福建柏等种,是闽北“林海粮仓”,全国商品粮基地及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地下还有金、铜、铁、铅、锌、钾长石、莹石、石英等矿藏32种,莹石储量居全省第一。邵武得名系因地势高、位武夷山南;古代以邵示“高”,以南曰“昭”,使其命名常有更换:三国吴永安三年(),吴王孙休置建安郡时,立昭武镇,同年升为昭武县,县治在乌阪城(今故县村附近)属建安郡管辖(这是邵武建县开始,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西晋太康元年()惠帝司马衷为避祖父司马昭讳,改昭武县为邵武县;贞观三年(),省绥城入邵武(即将邵武划入福州地区管辖),嗣圣五年()复析南部地置绥城县,又析邵武绥城部分地置将乐县;五代初,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邵武为其属地,曾改为昭武;南唐保大三年()又复名邵武县。年经国务院批准,邵武撤县建市,今属南平地区。距邵武市西南部约八十里地,有一个乡村叫禾坪里,现统称和平镇。它虽为闽北山区边陲小镇,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现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四面环山,大小山峰层林尽染,极目远眺,深浅各异的绿色俱收眼底,象一座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当地的子民。在和平镇北面,有座殊山,又叫“殳山”,山中武阳峰有岭名“骝狮岭”,岭上的一条古隘道通江西,因山高路险,崎岖难行,令人望而生愁,故又叫“愁思岭”。它是江西进入邵武的两条必经通道之一,自汉唐至明清,中原人士多从愁思岭隘道进入福建,他们带来中原文化,在八闽大地繁衍生息,开拓发展,民间俚语“福建八府,邵武起祖。”则由此而来。
禾坪里附近有大小十几个村庄,居者多是黄姓人家。南迁邵武的始祖黄惟淡,讳彬(宾),又名贵华,是黄香第22代孙,于唐末见中原经过长期的封建割据,混战不休,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有的地方一望千里“不见人烟”;而南方却在统治者争权夺利、无暇顾及时,使农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生产发展,六畜兴旺,江浙成了“地上天堂”,闽粤进入“偏安盛世”,遂带领兄弟族众从河南光州固始首迁入闽,居邵武仁泽乡平洒,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有“五经先生”的雅号。而古禾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始于唐朝。黄贵华娶妻包氏,继室张氏、郑氏,生五子。这几个儿子自小刻苦学习,立志不辱书香门庭,个个出类拔萃,有的当县曹,有的当县佐。其第三子黄锡,字知良,又字克承,号禹器,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唐懿宗咸通八年()进士,授江西嘉禾县(今南丰)教吏(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因他走的地方多,见识广,对邵武待开发处女地的情况比较了解,尤其见到与平洒相隔十几里路的禾坪里坎头村,地多人少,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周遭林木葱郁,适宜家族发展,就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把老家迁至世居,自己仍住任上。黄锡的母亲郑氏,知书达理,淑德兼备,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日常勤主家政,助夫黄贵华无虑家事,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当她年过半百时,不幸病故,对黄贵华是个沉重的打击,哀伤不已;黄锡惊闻恶耗,如箭穿心,立即告假携妻李氏及长子义山、次子德山,披星戴月,奔赴邵武,与父亲相会,痛哭于母亲灵堂前。次日清晨即与前来奔丧的几个兄弟,随父亲隆重地把母亲埋葬。谁知黄贵华由于悲痛过度,一埋葬好妻子,便昏倒在墓场,人事不省。黄锡赶忙抱起父亲,疾声呼叫:“爹呀,快快醒来,快快醒来!”几个兄弟也围在一旁急切呼唤。黄锡想到父亲年迈,病情严重,须当尽快抢救,就一边叫家人把父亲抬回家中,一边转身到自家马场,上马扬鞭直奔村外,刚出山口,又近小溪,不料马失前蹄,将黄锡甩出一丈多远……当他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左手腕已经脱臼,手掌翻到后边,疼痛钻心,不能动弹,再上马是不可能的了!怎么办?只好坐在路旁唉声叹气,十分着急。好在吉人自有天相,不久,远处有个民间行医郎中,嘴里哼着山歌小调,身背褡裢,挑着葫芦缓缓走来。黄锡见了如遇救星,忍痛上前施礼道:“先生,请问……”“啊哈,老爷,你的手掌怎么长到后面去了……”郎中打趣地问。
“先生差矣,我是从马上摔下来,被甩脱臼的,劳你为我诊治如何?”
“哈哈,老爷勿劳,我自会治病救人于痛苦之中啊!”
“多谢先生了。”
“不必了,我还未治好伤,谢个什么呀,哈哈,你说是不是?”郎中边说边将拐杖插在路边,挂上葫芦,腾出两只手来,拉着黄锡的左膀一瞧:“老爷,这是小伤不碍事,我一治包好,不要紧张啊!哈哈。”
“哎哟,疼痛难忍啊!”
“请问老爷尊姓大名,何处人氏?”
“先生,免尊姓黄,名锡,家住禾坪里坎头村。因家父突然病急昏倒,我忙于策马请医,不幸跌伤,唉!”
“老爷,不必着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郎中趁着讲话余音,一手抓腕子,一手拉手掌,猛然一拉一放,黄锡还没叫出声来,脱臼的左手已经正骨复位了。黄锡痛得头上直冒汗,但他咬紧牙关不叫出声来。郎中说道:“老爷在此稍候,待我上山采药为你敷敷就好了。”接着上山去了。黄锡也把马牵到小溪边饮水。不大一会,郎中采药回来,在溪水里洗净药草放进自己口中反复咀嚼成糊状后,将草药均匀地敷于黄锡手腕处,用树叶包扎好,又取出葫芦让黄锡喝了几口酒,说道:“黄大人,少则10天,多则一个月,就会痊愈如初,哈哈。”黄锡亦觉疼痛缓解,十分感激,取出纹银道:“多谢先生,治病救人,疗我重伤;送上纹银少许,聊表谢意。”
“老爷,不要这许多,一串钱足矣。”说着收取一串钱,拔杖挑着葫芦就走。黄锡连忙拉住说道:“先生医道好,医德高,可否到府中为我父疗疾乎?”
“老爷若不嫌弃江湖郎中,不妨一试也。”
“好,先生请。”
二人结伴同行,边走边谈,十分融洽,俨然已成好友。黄锡从谈话中得知:这个郎中姓孙名云游,祖籍陕西华原,是名医孙思邈的玄孙,一路行医到武夷山中,曾在草灵庐为人治病:现年已二十,尚未聚妻,孤身一人,居无定所。他谈论时政时少言寡语,说起医道来却口若悬河,如:神农尝百草开治病之先河;扁鹊医术精,却不得善终;华佗创刮骨开颅之术,反冤死囹圄;我祖思邈公,不附隋帝,拒入唐宫,巡游四方,造福百姓,人尊“药王”,《千金妙方》代代相传,岂不妙哉乎!……二人紧赶慢赶回到黄锡家中,直奔黄贵华床边,只见他老人家已经咽气了,几个儿子哭成一团。黄锡也因请医来迟,愧疚得嚎啕大哭起来。孙郎中一言未发,立即切脉,然后给病人灌了一口药酒,接着运针直刺“命门穴”,旋即又为病人翻身击背。待背击七掌时,病人猛咳一声,痰液吐出口外,竟然苏醒过来,转危为安。儿子们顿时转悲为喜,连声感谢孙郎中救命之恩。而对方并不搭话,又从褡裢里取出药草,精心配制了三剂汤药,叫黄锡拿去慢火煨制,嘱咐道:“令尊大人只要连服三剂汤药就会慢慢康复,不必忧虑。只有一件事要切记,服药之时,让小辈们言笑陪服,效果更佳。”黄锡言听计从,一切照办。孙郎中收拾东西就要告辞。黄锡哪里舍得,苦苦劝留,兄弟们陪他吃了晚饭,留住一宿。次日,付了药费,才让郎中去了。黄锡亲自送到村口,临别时问:“孙先生,以后何处才能找到你啊?”
“我云游江湖,悬壶行医,四海为家,有事之时,我自会前来。”
“孙先生,我们后会有期。”说着,他抱拳长揖送别郎中,目送他远去。此时,黄锡似乎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不可无医药,并从此开始对医学书籍感到兴趣。按古制,黄锡兄弟在老家为亡母守孝三年。期满,他们便准备要分赴各地任上去了。临行前,黄贵华设宴为儿子媳妇践行。酒菜一上桌,大家举杯酹酒,先祭祖先和郑夫人,之后黄贵华与儿子们连饮三杯酒后,谆谆嘱咐道:“尔等在外为官,一定要恪尽职守,为国效力,不得怠慢!更不可趋炎附势,欺压百姓。打铁全靠本身硬也。我祖黄歇,少年不得志,在晋国为官,不受重用,不得不到楚国谋职,后来官高一品,出任楚国宰相,荣披七国相印,帅战千乘,叱咤风云,全靠自己。我祖黄香,自幼家贫,九岁丧母,生活极苦,后因极孝而名闻天下,进入仕途,荣任汉章帝尚书令(即宰相),也全靠的是自己!但愿我儿在各地任职中,自强不息,好自为之。”
众儿郎立即起身,拱手说道:“儿等严遵父训,时刻不忘,请父亲放心。”
翌日清晨,旭日东升,坎头村披上一片霞光。黄贵华到了村外小溪桥头,依次为儿子们送行。父子分别难免伤感,在“儿啊,祝你们一路平安,鹏程万里,常来书信,以慰我心”的声声叮嘱中泪别,直到望着一个个儿子乘车骑马,绝尘而去,他才踱步返回家中。黄贵华的五个儿子回到任上,都能勤政廉政,尽忠朝廷,服务百姓,政绩斐然。黄锡掌管嘉禾县全县的教务工作,日常除了认真履行职务,查阅教谕卷宗外,还经常骑马到乡间巡视教学状况,处理教学中的困难。孰料,他这次返回任上不久,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件:自己的下属小吏竟为本县县令之浪荡子张强,在县里举行遴选乡里优秀学子上京赶考的县试中作弊、高居榜首,而另一位优秀的考生王学翰反倒落了榜!当黄锡接到王家告状后,立即深入调查,弄清真相,并依据查证,向州里递了检举文书。约半月,州里下达文书,对嘉禾县令加以训斥,把其子除名,将监考小吏潘炎撤职查办,再布考榜,王学翰重登榜首。此事,王家感激万分,县太爷却怒火中烧。正当张县令与主簿密商,捏造事实,反诬黄锡渎职之罪,明令停职悔过,等候处置;又在黄锡怒气冲冲地进县衙与县太爷论理,而张县令也借机以“咆哮公堂,凌辱命官”之罪,叫衙役给黄锡上绑押出堂口时,正好与节度使刘大人撞了个正着。他见状问道:“张大人,黄锡身犯何罪,怎么绳索捆绑了哇?”
张县令急忙上前叩首说:“刘大人,他目无王法,藐视本官,咆哮公堂,卑职不得已而为之。”
“哦,竟有此事,待我以后训教于他便是了。请张大人先将他松绑听宣。”
“是。”张县令立即亲自为黄锡松了绑。刘大人掀开卷宗,取出任职文书念道:“嘉禾县黄锡,年轻有为,教谕业绩甚佳,敢在县试中除弊伸义,精神可佳。经吏部尚书核准,晋升艮和(今江西省进贤县)县令,即日赴任。”随后将任职文书、印信,一并交与黄锡,并祝贺其“升迁愉快,为国尽忠”。黄锡双手接过文书、印信,顿首再拜:“感谢吏部委以重任,感谢刘大人知遇之恩。我定当恪尽职守,报效皇恩。”节度使刘大人宣读交接完毕,便往后堂训斥张县令去了。黄锡也回家收拾行装,于三日之后,带着家人,在衙役的护卫下,骑马乘车,兴致勃勃地到艮和上任去了。黄锡出任艮和县令后,为官清正,办案公道,很得民心,远近闻名。其元妻李氏,为人和善,只是生下儿子德山后,身体一直不好。黄锡娶刘氏为妾,帮助料理家事。刘氏勤劳贤惠,带领奴仆婢女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助夫解除后顾之忧,让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但自从她接连生了海山、岱山两个儿子后,身体虚弱,为护幼子,黄锡再纳良和人杨氏为三房,以便掌管家院、丫环等奴仆。不久,杨氏怀孕五个多月了,为保证她生产平安,黄锡拜托路过上门作客的娘舅郑悦、舅妈林氏,在十几个衙役的护送下,将妻子送回老家待产。唐懿宗十二年()三月,由于黄锡政绩突出,朝廷又调任其为河阳县(今资溪县)县令。他正要准备赴任,忽接家中来信,言及父亲身染重病……“百善孝为先”,想到自己忙于公务,已年余未回老家了,遂疾书上报朝廷核准,趁未到河阳之前,先返乡探亲,然后再赴任。于是匆忙收拾行装,全家晓行夜宿,直奔故乡禾坪里坎头村去也!古代交通极为不便,黄锡一路上既乘船,又骑马,大约走了将近半个月,方才回到家中。他甩镫下马,急切地穿过厅堂,跑进父亲的房间,却不见老人的踪影,心急如焚,大呼:“爹,爹!你在哪里?”
只见黄贵华从后院进来,手里还搓着泥土,边走边说:“哎……谁在呼唤啊?噢,是锡儿回来了!”
“爹,你不是重病吗?怎么还到处走动啊?”
“锡儿无须担忧,我的病已经痊愈,身体尚好。刚才在后院苗圃浇花,见到一棵香樟树苗,才破土几天,就长得有二尺多高了,真是可爱,所以心里特别高兴!前一段过年时节,偶感风寒,发烧头昏,幸得邻里和家院、丫环悉心照顾,又巧遇孙郎中行医来家里诊治,才转危为安。”
黄锡听了这才放下心来,便把自己又调任河阳县令的事,向父亲作了禀报。老人家听了,难免又嘱咐一番。接下数日,许多亲朋好友、乡间邻里都来看望,祝贺黄锡衣锦荣归,厅堂、院子里有好一阵热闹。七天之后,黄锡又领全家来到村外白鹭树下的母亲坟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尽了人子孝道。不料,怀孕已10个月的杨氏,忽然腹痛起来。李氏见杨氏即将临盆,急忙把她搀回家中。胎儿在母腹中一夜躁动,杨氏疼痛难忍,咬紧牙关,抓紧床栏,用尽力气,却仍未产下!黄锡在房外急得抓耳挠腮,汗湿衣衫,仍苦无良法。这时接生婆出房有事,黄锡忙问产妇的情况,老娘婆回答道:“大人,我在禾坪里接生二十多年,什么情况没见过。你不要着急,没啥要紧的,产妇还未见红,一时半会还不会生产,只不过得多受点罪罢了。”
“她有危险吗?”
“没有,没有,请大人放心吧!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夫人生产,与众不同,似乎多了许多痛苦。”
“请老人家帮助他渡过难关,莫让她太痛苦了。我一定会重重谢你的。”
“大人,我一定会尽力的。母难生贵子,自古有之,请放心吧!”
第三日中午,正当杨氏在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忽然“轰隆隆喀嚓嚓”地响起了一串春雷,随即电光闪闪,大雨倾盆,不久又雨过天晴,丽日中天。成群成群的鹳鸟,在房子上方飞翔鸣叫,似歌似舞,蔚为壮观,犹如百鸟朝凤,久久云集在黄家大院上空。此时,杨氏突然大喊一声,产下一个男婴,生辰是唐咸通十二年()四月十五日戌时。
那婴儿刚一出世,便大声啼哭不止。而杨氏却因生产艰难,流血过多,昏迷过去。黄锡也感到蹊跷,鹳鸟云集大院上空鸣叫七日,实属罕见;电闪雷鸣,忽晴忽雨,气候异常;儿子在母胎中躁动数日,才在母难中出世,非同寻常;难道昭示这孩子将有不凡之才么?
这时接生婆从房中出来向黄锡报喜:“大人,恭喜恭喜,祝贺你高门富贵,喜得贵子。小少爷生得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很有福相。”
“多谢老太相助。”说着黄锡掏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那老娘婆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手早伸出把银子放入袖里,笑得皱纹成了一朵老菊花。
“请问,我妻现在可苏醒了?”
“大人,产妇昏迷是常有的事,再过个把时辰就会醒来,请放心吧!”说罢,老娘婆笑哈哈地走了。
黄锡听了,心情稍微好些。他把照顾杨氏生产的李氏叫了出来,再三嘱咐细心照料,及时补养产妇身体,以便自己早日到河阳上任。黄锡喜得幺子,抱着婴儿让父亲观看,黄贵华见孙子长得贵颜富态,夸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黄锡说:“爹,谢你吉言,但愿他快快长大,昌盛发达,将来好光宗耀祖。我想种棵树作个纪念,你看如何?”
“好哇,我也有这个想法。正好后院花圃里有棵樟树苗,你把它移种到门外,就当作见证物吧!”于是黄锡立即动手,把樟树苗移栽到大门外的草坪边,浇了一桶定根水。他又进房把孩子抱出来,让他看樟树苗。正巧小孩哭着要撒尿,他把着朝树苗冲了一泡尿,意味深长地说:“愿我儿与汝一起长大,根深叶茂,繁衍昌盛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