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今天向大家介绍: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杨时,他与游酢(北宋书法家与理学家)“程门立雪”的故事已经成为尊师重道的佳话;他还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

杨时

这位北宋学者,不仅以“程门立雪”闻名,而且为了教育儿孙“俭以养德”,特别立下了家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分享杨时的故事。

一.为尊师诚心讨教,传出佳话

杨时于公元年出生,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是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人。他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于北宋熙宁九年(年)间考取进士。

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师和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俩,名望很大。杨时考取进士被授予官职后不去上任,专程跑到河南颍昌(今河南许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学,师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杨时学成归家时,程颢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说:“我的理学思想将由他带往南方去了!”

“闽学鼻祖”杨时

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到噩耗,在家中设了灵位哭祭,然后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给同学们。不久,他又到洛阳去拜见程颐,这时他已近40岁了。

有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到程府拜访程颐,但正巧遇上程老先生坐着打瞌睡。杨时和游酢不愿打扰老先生休息,于是就恭恭敬敬站在门外静候。等到程颐醒来发现他们时,门外的积雪已经达一尺多深了。

后来,《程门立雪》就成为了成语,用来形容尊敬师长。而杨时千里寻师,程门立雪,诚心讨教的故事就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成语《程门立雪》概念画二.立家规教育儿孙

尊敬师长的杨时,后来学问渊博,有经邦济世之才,他为官政绩突出,爱国恤民,清廉正直。历任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宋徽宗时,官至右谏议大夫兼国子祭洒;宋高宗时,担任过工部侍郎和龙图阁直学士。

杨时师从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理学南传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晚年持家后,杨时为了教育儿孙“俭以养德”,特立下这样的家规:“三餐饭蔬,不论脆甘酸苦,只要是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论布料精细,只要合身,就不许挑挑拣拣;

杨时像

所处房屋,尽管简陋,只要还能居住,就应安居乐业,不要羡慕别人雕梁画栋;故山田园,先祖遗留,应该守其世业,不可增营地产,侵犯他人利益。”

杨时还赋诗勉励儿孙:“敝裘千里北风寒,还忆箪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并谆谆告诫后代学者:“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

杨时晚年在故里仍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写成《三经义辨》《日录辨》《字说辨》等书。

将乐县杨时纪念馆三.笔者感悟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杨时,与游酢(北宋书法家与理学家)“程门立雪”的故事已经成为尊师重道的佳话;《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没有多少人会对粗暴无礼、骄傲自满者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杨时不仅以“程门立雪”闻名,而且为了教育儿孙“俭以养德”,特别立下了家规,这个家规值得我们借鉴,无论现在的生活条件如何优越,我们仍然应该提倡“俭以养德”的精神,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不贪图荣华富贵、坚决反对奢侈浪费。

并且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永远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毕生的力量。

位于湘湖的杨时雕像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