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新装修的民宿里,王利登站在落地窗前,满目翠屏湖景,对未来充满信心。本报记者陈旻摄东南网8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陈旻王永珍)核心提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围全国第二批试点,试点项目涉及三明、南平、福州、龙岩、宁德5个地市29个县(市、区)。数据显示,试点工程个子项目群众满意率均达97%以上,国家“山水工程”不仅让生态环境更美,也为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综合治理出的美丽家园8月,气温不断创新高,宁德古田县凤埔乡桃洲村村民王利登心中却很惬意。走进他家新装修的4层楼房,透过落地窗,满眼皆是翠屏湖景,令人顿感清凉。“我这里本是村中最偏的地方,从前被称作凤埔的‘西伯利亚’,以往到县城要近1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要10多分钟。”王利登告诉记者,“这两年翠屏湖沿岸越来越美,景观公路修到了村边,村民开始修整房屋,许多游客前来露营、野餐。”在孩子们的支持下,王利登花了20多万元装修自家小楼,不仅住上了湖景房,还留出两层作为民宿。一切变化,从村里“变干净”开始。“以前污水随便流,垃圾随便扔,禽畜放养,环境确实差。”王利登说,近几年,村中垃圾有了集中收集点,污水管道也修好了,公路修到了村边,路旁花草繁茂,白鹭翱翔。“环翠屏湖景观提升,源于生态保护修复打下的基础。”古田县财政局副局长谢陈宁介绍,年起,古田县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正式实施,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农地生态功能提升等,特别是国有林场湖区周边生态林“封山育林”、退果还林及村庄绿化、环湖果园水土保持及生态化改造工程等一系列“翠屏湖精品项目”,让湖中生物多样性、水体生态功能大为提升。如今,借助翠屏湖生态与周边秀美乡村、特色产业,古田正打造一个集食用菌特色体验、民居民俗展示、红色研学、农事娱乐、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宜旅宜居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好生态铺就的致富路盛夏时节,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的生态漂流项目更加火爆了。清澈见底的金溪沿河,青山环抱,粉墙黛瓦,公园般的村庄里,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体验着好生态带来的惬意。村庄另一边,脐橙园中的果树已经挂果。“常口村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脐橙,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吨。”常口分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良辉说,11月脐橙才上市,现在就已经有人来订货了。“今年,仅生态农业就能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高唐镇副镇长张林顺告诉记者,今年国庆期间,“两山学堂”也将开放,日均可接待人,研学产业将更加兴旺。张林顺说,目前常口村已经完成了第二次碳汇评估测算。年,常口村领到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涉及村里的亩生态公益林,村里当年光靠卖碳票就收入14万多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常口村,生态效益正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了以“研学教育”“特色农业”“林业碳汇”三大板块为支撑的农村产业格局,实现了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年7月起,常口村周边开始实施常上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万元,统筹山、水、林、田、湖、村等要素,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我们与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合作,编制了常上湖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张林顺说,将水土流失、农业生态功能退化等治理,水景观、水文化等建设和乡村振兴、机制创新有机结合。经过全域生态治理后的优质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农田,吸引来了现代农业等项目。与省旅游集团合作开发森林康养休闲旅游,“两山学堂”、皮划艇集训基地等项目先后落地,常口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年,常口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9万元,并带动6个联建村村集体实现平均收入40多万元。将乐县试点项目作为全国精品示范工程在全国推广,并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被通报表扬。和谐共生的百鸟乐园17日,在闽江口湿地的生态监测智慧中心,科研监测人员惊喜地发现了今年第一批过境鸟。和过境鸟同时出现在监测大屏上的,还有大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等燕鸥类,以及环颈鸻、黑腹滨鹬等鸻鹬类夏候鸟。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65种,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等珍稀濒危鸟种,黑脸琵鹭、三趾滨鹬、针尾鸭等多种水鸟个体数量超过种群1%标准,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年以来,河口湿地共投入约3亿元进行生态修复、湿地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互花米草治理、退还栖息地、栖息地改造、海漂垃圾治理、核心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工作。”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林文波说。闽江河口湿地地处福州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是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在生态修复之初,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互花米草的蔓延。年,互花米草开始入侵闽江河口湿地,很快造成了土壤板结、乡土植物生存空间萎缩、破坏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影响鸟类栖息等问题。“我们经过多种尝试,最终采取‘刈割—旋耕’、人工除治等物理方法,配合种植红树林(秋茄)、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芦苇等恢复乡土植物群落。”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杨文秀说,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累计完成除治互花米草亩,同时,累计投入多万元对保护区内的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再通过改造水闸、打通土堰等工程,将亩退养区域修建成适合栖息觅食的“百鸟乐园”。“生态好不好,鸟类用脚投了票。”长期在河口观测鸟类的省观鸟协会会长杨金见证了河口湿地的生态变化。他说,经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后,河口湿地的鸟类种类、数量有了明显上升。日常调查显示,闽江河口湿地冬候鸟数量已超过只,种类超过种。退养还湿试验区水鸟数量最高时近5只,越冬季保持在3只左右,种类超过50种,较改造前数量增加了近一倍。“我们提供了个就业岗位,湿地巡护员、保洁员很多是周边的居民,减缓了生态保护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冲突,也提高了居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林文波说。_ueditor_page_break_tag_②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本报记者林熙摄③顺昌县富金湖创新示范片区湿地公园一角(资料图片)常口村立足山、水、田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报记者林熙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82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