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非遗传承人肖裕良老师在给余坊中心校的孩子们讲授桥灯的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彰显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文脉。近日,将乐县余坊中心校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非遗特色项目传承发展。

  学校作为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排头兵”。素质教育课堂上,将乐县余坊中心校邀请到非遗传承人肖裕良老师,分别对木偶戏、桥灯文化的相关知识、突出特点和基本技巧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讲解演示与实操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传承非遗和优秀传统民风民俗的热情。

  将乐县非遗传承人肖裕良老师在教授余坊中心校的孩子们操作木偶戏。

  非遗传承人肖裕良老师说“民俗文化是人民生活历史的积淀与呈现,是历史文化的精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传承和弘扬。今天看到孩子们踊跃参与学习非遗文化,我感到很欣慰。我会继续利用业余时间盘活民俗文化,教会年轻一代鉴赏和学习非遗文化,让非遗和民俗文化后继有人、绽放异彩。”

  “我觉得今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木偶戏、桥灯文化都非常有意思,通过操作才知道,木偶戏不仅要手、眼、心、身段配合到位,还要领会故事精髓,才能把手上的木偶表演得活灵活现。我要继续学习木偶戏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把非遗文化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四年级(1)班的学生孙浩泽在参加“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后高兴地说。

  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既丰富了‘双减’政策后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非遗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

  近年来,将乐县在弘扬与传承非遗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举办“我是南词小传人”将乐南词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加强我县南词艺术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举办了将乐县南词与乡土文化传习骨干教师培训班。下一步,将乐县将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大力弘扬各乡镇的特色传统文化,用创新的思路讲好将乐故事、传递将乐好声音。(将乐县委文明办供稿吴家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