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之初,从将乐县城出发,沿着金溪一路向西,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黄潭镇祖教村,视野内整洁清爽,一片绿意盎然。
“这些可都是宝贝嘞!”与其他村房前屋后种些花草、果树不同,祖教村村民的房前屋后种的是相对密集的树苗,祖教村党支部书记范松荣说,这些树苗不仅在房前屋后,有的菜地、山坡、空地也种满了,经济效益还不错。
范松荣介绍,祖教村苗木种植开展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通过合作社做起了苗木种植产业,目前祖教村种植的优质苗木有多亩,除了杉树苗、松树苗这些造林用苗,还种有桂花、茶花、紫薇、山樱、红花檵木等10多个品种苗木。
“他种的3亩杉树苗,就赚了11万元。”范松荣拿堂哥范伏助打比方,今年杉树苗价格是5角多1棵,1亩地可以种8万棵左右的杉树苗,加上自己打理降低成本,虽然只种3亩,但是收入很可观。
“种苗最厉害的都种到重庆去了。”挂村干部郑远光说,杨颐元一直是村里的种苗大户,往年都是和金硕公司合作,通过公司订单,在万安和祖教村加起来有90亩左右。年,杨颐元中标了多万元的杉木苗订单,现在于重庆垫江县承包了亩林场种植杉树和马冠木。
“村里半数以上村民在外买了商品房。”郑远光说,如今靠着苗木种植和村民的努力,村民们都富裕了起来,但在年祖教村还被列为市级贫困村,村财靠着出租土地只有5万余元。
产业是脱贫的关键,家门口就业扶贫资金20万元和县扶贫小额贴息贷款20.02万元,打造捞砂船“折股量化+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村集体年收益超10万元。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林飞坤一家四口是祖教村7户贫困户之一,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母亲瘫痪,双胞胎女儿前年都考上了专科学校,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学致贫。
“真的很感谢政府。”林飞坤说到这几年接受的帮助很是感激。年通过小额贴息贷款2.8万元,林飞坤入股村里的捞砂船,如今每年可以分红近3万元,通过光伏发电每年可以收入元,近2亩的甘蔗地每年纯收入元,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一年有元的工资,林飞坤表示比起以前,生活好了太多。
对于林飞坤一家来说,最大的家庭支出就是两个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靠着“金秋助学”及国家济困助学、“雨露计划”等政策,两个女儿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女儿们明年就可以毕业,村里今年又准备带着我们搞香菇种植。”林飞坤说,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三明日报记者刘岩松三明日报将乐记者站沙观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33.html